直銷道道網訊 連續多年增速低于兩位數后,化妝品行業正在迎來強勁復蘇。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化妝品零售總額達到2514億元,同比增長13.5%.而歷史數據顯示,2015年和2016年全國化妝品零售總額較上年增長均為個位數。
有廣州化妝品界人士昨日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化妝品行業復蘇受益于消費者消費理念提升、購買力提升以及電商促發的渠道可及性大大提升等多方面因素,預計這種復蘇將在2018年繼續上演。不過,也有行業協會的專家認為,中國化妝品要從復蘇中強大起來,還是需要加碼“工匠精神”。
去年增速創下5年來最高
南都記者查詢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近五年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發現2017年化妝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創下了近5年的新高。
數據顯示,2016年化妝品零售總額為2222億元,同比增長8.3%,甚至低于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水平。2015年的情況也不是很好,當年國內化妝品零售額2049億元,同比增加8.8%.2014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雖然保持了10%的雙位數增長,增長速度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7.4%.但相對于2013年的13.3%,可以看出增長速度有明顯放緩。而2017年在經過4年的增速調整后,終于趕超了2013年的歷史高點。
高增長持續或可期
對于這樣的增長,有業內企業認為主要是消費理念升級和購買力升級所致。
“以前我們覺得高檔化妝品,比如說類似于蘭蔻、雅詩蘭黛,大家都會覺得是很小眾的、需要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才能消費得起產品。但我們最近發現,現在三四線甚至更低一些城鎮的消費者都已經在用了。也就是說,人們的消費理念在升級。當然,這也體現出化妝品消費者的購買力在升級。”霸王副總經理汪亮昨日向南都記者如是分析。
當然在其看來,化妝品使用人群越來越廣泛,人們消費化妝品的年齡提前,男性化妝品消費的崛起,彩妝消費的崛起,都在為2017年化妝品行業的復蘇創造基礎。
JDND消費指數———《2017美妝消費報告》就顯示,消費者護膚與美妝意識顯著增強,新世代(80后、90后)是護膚美顏的主力軍,19至25歲用戶就開始顯露出高端范兒———使用國際大牌。
另外,五線地區“顏值消費”同比增長最快,增幅高達203%,而隨著“男色”時代的崛起,男性也正在成為美妝的消費主力之一。透過大數據對比分析可見,在護膚美顏方面,男性用戶與女性用戶的人均消費差距已從26.6元減少到了13.7元。
當然,電商的強勢介入,也在助長化妝品的可及性。據一家廣東的化妝品企業透露,國內不少品牌在電商渠道的增長都曾一度高達80%-90%,有的甚至在100%以上。
至于這種增長能否持續,廣東省化妝品質量管理協會秘書長杜洪昨日向南都記者表示,2018年中國的化妝品零售總額增速預計仍將保持2017年的上升趨勢。
與杜洪觀點類似,汪亮也認為,購買力在升級的背景下,化妝品企業的產品理念能跟上消費理念的升級,在未來3~5年,這種增長的持續性是可期的。
由大到強之路仍須破題
事實上,化妝品行業迎來強勁“復蘇”在業內標桿企業的業績中已有所體現。
上海家化近日披露2017年業績預增公告。公司預計2017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約63億元,與2016年剔除代理業務影響后相比,2017年自有品牌全球業務實現增長約44%;凈利潤約3.86億元,預計同比增長79%左右。
不過,對于中國本土化妝品而言,如何由量的提速轉向質的提升,依舊是一個課題。
據杜洪透露,以此前備受全球消費者熱捧的馬油產品為例,韓國產品占據了絕對的份額,但事實上,亞洲最大的馬油基地就在中國內蒙古。除了馬油,不少品類都存在類似現象,而這背后則是整個韓國化妝品行業所用原料很大一部分從中國進口。而要提升中國本土化妝品的競爭力唯有通過質量規范和加大研發來實現。
南都記者注意到,隨著化妝品行業的復蘇,國內化妝品企業對研發的投入已在加碼。在廣東,韓后2018年就提出了“產品+”的理念,表示要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產品。廣東專業線化妝品代工企業也已在從幕后走向臺前,據海暉實業方面透露,該公司也已高調啟動了針對大眾市場的眼部醫美產品唯眸的研發和上市工作,欲全面布局眼部抗衰老這一高端市場。而上海家化則剛剛在日前對外披露,其旗下玉澤品牌已與瑞金醫院皮膚科共同成立了“瑞金醫院-上海家化玉澤聯合實驗室”,欲打通“醫研成果轉化成產品”的最后一公里。
當然,對于本土品牌而言,打造與外資品牌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時,速度也是一個重要要素。歐美美妝品牌Hourglass去年與聯合利華的收購協議簽訂僅3個月便入駐天貓國際。有數據顯示,目前入駐天貓國際的彩妝品牌已超150個。
【責編:Fa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