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一段時間以來,“消費降級”的話題引發討論。受疫情影響,2020年至2022年我國消費貢獻率有所波動,恩格爾系數略有回升,服務消費占比有所下降。但是,隨著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餐飲、旅游、文化娛樂等接觸性服務逐步回暖,消費規模和增速穩步回升。2023年二季度,消費貢獻率已達到84.5%,消費發展升級趨勢沒有改變。
從宏觀上看,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推進,最終消費率存在一個從高到低、再從低到高并趨于相對穩定的“慢U型”曲線變化過程。發達國家最終消費率在進入中高收入階段后基本穩定在50%至70%之間。相應地,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投資趨于飽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漸提高,發達國家的消費貢獻率在進入中高收入階段后普遍保持在60%至80%之間。
按照世界銀行對不同收入經濟體的劃分,2010年,我國步入中高收入經濟體行列,2022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27萬美元。最終消費率由2010年的49.3%上升至2019年的55.8%,消費貢獻率也從2011年起連續9年超過50%。綜合比較來看,我國最終消費率已進入“慢U型”曲線的上升階段,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繼續保持首位。
從微觀上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收入水平提升,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理念、消費層次等均呈現從基本生存型向發展享受型逐步升級的趨勢。
在消費結構上,服務消費逐步超過商品消費成為居民消費支出的最主要部分。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從2013年的39.7%上升至2019年的45.9%。
在消費方式上,居民消費面臨更加多元的選擇,即時零售、直播電商等創新發展,線上線下加速融合,互動式、體驗式消費場景不斷增加,沉浸式消費場景給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
在消費理念上,居民消費從模仿式、炫耀式消費變得更加理性成熟,個性化、綠色化消費深入人心。新消費品類、國潮品牌、個性定制、共享消費等成為消費新潮流。
在消費層次上,居民消費從滿足物質需求轉變為更加重視精神文化需求。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在人均消費支出占比從2013年的10.6%上升至2019年的11.7%。
更好釋放消費潛力、擴大內需,需要以創新為引領持續推進消費升級。
增強消費信心。利用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加強對適應企業實際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和培訓,鼓勵靈活就業、共享用工等新就業模式發展,穩定就業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同時,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增加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公共支出,解除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豐富供給滿足消費升級需求。順應居民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理念和消費層次的變化趨勢,鼓勵技術創新應用和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集聚優質消費資源,創新消費場景,豐富商品和服務供給,著力滿足居民新的消費需求。
優化城鄉多層級消費載體。通過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高品質步行街、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等,打造核心商圈、區域商圈、社區商圈多層次商圈體系,提升城市消費活躍度。完善縣域商業網點和物流設施布局,推動釋放縣域與農村消費升級潛力。
打造更加放心舒適的消費環境。從品質提升入手,加快國內外市場產品和服務的標準對接,提升商品服務質量和監管,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