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雨生百谷,萬物得時”,今天我們迎來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此時降水增多、氣溫回升,正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黃金期。谷雨養生需“祛濕健脾、疏肝護陽”,抓住春季養生的最后關鍵期。
祛濕氣為養生要務
谷雨后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反應。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潮濕環境中濕邪容易侵入人體,易出現腸胃不適、疲勞、全身乏力、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患有各類關節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等的人群,會在這個節氣誘發病痛。所以谷雨養生首要就是祛濕。
薏米是清除體內濕氣的好食材。平時煮粥做飯時放一些薏米,也可搭配紅豆做成經典食療方——紅豆薏米粥。需要提醒的是,孕婦忌用薏米,且薏米不宜空腹吃。另外,建議也可用茯苓、淮山、黨參等煲肉湯喝。
飲食養生踐行五低
暮春飲食,應注意考慮低鹽、低脂、低糖、低膽固醇和低刺激等5個方面。低鹽就是少食鈉鹽,因為鈉鹽大多會誘發高血壓病,因此每天食鹽建議不超過6克;低脂就是少食油脂,油脂每天攝取總量建議不超過膳食總量的30%。
低糖就是少吃游離糖,食糖過量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低膽固醇就是少吃含膽固醇高的動物食品,因為膽固醇過高會導致動脈硬化和心臟及腦血管等多種疾病,因而每天食肉類食品不超過300克;低刺激即少吃辛辣食品。
?
肝旺脾盛適當進補
春天,肝木旺盛,脾衰弱,但在谷雨時節脾胃卻處于旺盛時期。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此節氣中,脾的旺盛會使胃強健起來,讓消化功能處于旺盛狀態,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營養的吸收,所以這時正是進補的好時機,使身體能夠適應下一個季節的氣候變化。
?

當然,以葛根提取物、黨參提取物、枳椇子提取物、紅景天提取物、葡萄糖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葛根紅景天粉也是不錯的選擇,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對胃粘膜有輔助保護功能(經動物試驗評價,具有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的保健功能)。
適度春捂有利養生
俗話說:“谷雨寒死老鼠”,說的就是谷雨時節天氣忽冷忽熱,容易感冒,需注意保暖,人們往往選擇“春捂”。然而,春捂也要有度,15攝氏度是春捂的臨界點,超過15攝氏度就要減衣,一旦捂下去反而容易誘發“春火”,讓體內產生的熱和潮濕相遇,就容易生病。尤其是早晚和中午溫差大,特別是老人和孩子尤為注意。可根據當天天氣適當增減衣服。

陶冶性情心情舒暢
風為春之主氣,風邪易于侵襲頭面、咽喉、皮膚、腰背等,具有發病急、病位善變、且多伴有肢體運動異常等特點,口眼歪斜、鼻塞流涕、風疹、癲癇等疾病在春季易多發。這就提示心腦血管疾病、過敏體質的人群要尤其注意做好防護,按時服藥,調攝情志,防抑郁,忌大怒。每天保持心情舒暢,聽音樂、春游和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讓心情舒暢。
谷雨時節,運動建議選擇快走、慢跑、放風箏或八段錦等,不宜出汗過多,還要注意補充水分。養生以“懶散形骸,勿大汗”為原則,出汗過度容易影響夏季的氣血健康。
和治友德祝您和家人
科學養生,健康幸福~~
健康小貼士
緩解“春困”建議補充適量維生素
春困又稱“春天疲勞癥”。在天氣逐漸變暖的春天,體內新陳代謝也變得更加活躍,人們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感到十分的困倦,并產生疲勞感。建議可攝取一些瘦肉、面包、乳類、香蕉、黃豆、核桃、牛肝等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以及大麥、雞蛋、菠菜、紅豆、花生等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這樣會讓人精神變好。
?

此外,維生素A、C、E也有一定提神、抗壓、抗氧化的輔助作用。而對于兒童和青少年,春天也是身體長高的“黃金季”,此時建議適當補充維生素D,利于鈣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