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的核心是醫療衛生體系的“公平原則”。對于公平正義的追尋,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良序發展長期追求的倫理根基,體現著國家治理實踐的道德性與正當性愿景。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要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在公平理念確立的前提下,需要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回歸對醫療制度體系和技術方法等核心問題的關注,這有助于我國居民健康公平的實現,并通過公平分配處理好不同地區、不同階層、不同代際間醫療衛生資源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讓人民群眾共享健康發展的成果。
從最近幾年的探索實踐看,“互聯網+分級診療”是實現我國居民健康公平的基本保障。我國面臨“健康赤字”的人群多位于偏遠和落后地區,基層活力不足和優秀醫務人員向上流失仍然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公平實現的顯性原因。落后地區和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技術落后等因素導致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山區等重點地區,老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在當地往往得不到有效解決,只能前往能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地區進行遠距離診治,這進一步加重了欠發達地區老百姓的醫療負擔。
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這一難題,是老百姓的迫切期待。2015年國家把分級診療作為深化醫療改革的重要抓手,分級診療本質上是有效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基本醫療服務均等化的公平機制。這是一個大的格局調整,是打破“以醫院為中心”的根本性改革。然而,我國分級診療“公平”的效果還有待釋放,效率也有待提高。如何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化配置,有效減少閑置現象的出現,如何提高診療信息共享效率,實現兩極醫療機構間緊密“服務協同”關系,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事實上,醫療資源的重構和理順是分級診療實施的內在需求和驅動因素。
互聯網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成本、深化分工的特點,分級診療面臨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互聯網+”技術能夠解決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互聯網+”帶來的資源共享理念使醫療行業不同主體聯系更為緊密,核心是激活醫療體系冗余資源,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充分市場化流動,平衡不同地域、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供需不均衡,提升醫患精準匹配水平,推動分級診療政策有效落地,為我國居民健康公平帶來新的體驗和機遇。
推進“互聯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一方面要明確“互聯網+分級診療”定位和道路。“互聯網+分級診療”需要構建一個“信息化、智能化的資源與信息溝通調配方式”,在分級診療體系內部加快診療服務理念與技術融合。推動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在分級診療中的應用,促進數據共享互認,完善“資源共享、服務協同”分級診療體系構建。為更加穩妥推進“互聯網+分級診療”,當前仍然需要注重依附實體分級診療體系,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改進傳統分級診療模式,通過“互聯網+”實現遠距離診斷、治療和咨詢服務,醫務人員也可以從煩瑣的非醫療事務中解脫出來,更加專注于優質診療服務的提供。
另一方面,要完善“互聯網+分級診療”運行體系。“互聯網+分級診療”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實現“高等級醫療機構+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患者+醫療金融+醫療保險+衛生行政部門”信息和資源的全過程、全方位融合,將醫療機構、醫療活動參與者以及醫療輔助機構整合起來,通過“醫聯體”“醫共體”“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等平臺強化“資源共享、服務協同”關系,形成一個系統、靈活、協調的分級診療運行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