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道道網訊 處于“風口浪尖”的保健品又迎來“緊箍咒”。昨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方面表示,為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標簽管理,今年將研究借鑒煙草標簽管理方式,在保健食品標簽顯著位置標注“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預防、治療功能”,“本品不能代替藥品”等警示語。在政策收緊下,保健品領域進入漫長合規化流程。
隨著權健、華林及無限極等保健品直銷企業近期頻頻出事,消費者端對保健品的信任“跌入谷底”,據《南方都市報》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近期一項調研數據顯示,超六成受訪對象不會再購買直銷企業的保健品。

A 逾五成受訪者每年花費千元以上買保健品
隨著近期保健品企業權健集團和華林涉嫌傳銷被查,以及無限極保健產品疑似導致女童心肌損傷事件后,消費者目前對保健品的印象如何?是否繼續購買直銷企業的保健品?對此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日前發起題為“保健品直銷企業近期頻頻出事,您還會買它們的產品嗎?”問卷調查。
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梳理截至昨日的調查數據了解到,在近期保健品直銷企業頻頻出事后,55 .56%的受訪對象表示對直銷行業印象“差”和“很差”,不足20%的受訪者仍保持對直銷行業“很好”和“良好”的態度;對于直銷企業生產的保健品,60%的受訪者持“不相信”態度,并且有62.96%的受訪者表示“不會購買或向親友推薦直銷企業的保健品”,而至于保健品使用方面,有74.81%的受訪者表示“不再使用保健品”和“對保健品將信將疑”,而繼續使用者不足3成。
在上述調查中,消費者之所以對直銷行業印象差且對保健品缺乏信任,原因在于他們每年在保健品上的資金消費和途徑有關,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通過調查數據發現,51 .85%的受訪者每年在保健品的消費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消費額在10000元以上的消費者,占總體調研人數 的12 .59%,另 外3000至10000元區間的消費者亦有17 .04%;就購買保健品途徑方面,51.11%的消費者系通過直銷模式進行購買。
另外就調研對象購買的保健品品牌方面,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在調查問卷中了解到,安利、完美、無限極及玫琳凱受到超10%受訪對象選擇,其中安利得票數達24.11%,而本次疑似致女童心肌受損的無限極得票數為11.16%,另外涉嫌傳銷的權健與華林得票數分別為3.13%和1.79%。

B 保健品違規超八成是產品質量問題
從上述調查數據不難看出,消費者目前對保健品持“不信任”及“失望”的態度,實際上與是保健品產業(包括企業和產品)違規問題頻出有關。
雖然目前全國相關統計數據暫未出臺,不過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梳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去年公開文件統計了解到,2018年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保健品涉嫌違規的案例合計220單。
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發現,保健品中質量問題(包括重金屬超標、菌落超標及非法添加)是重災區,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保健品違規數中,195單(88%)系保健品質量出現問題。
除質量問題外,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違規行為中,有25個涉及廣告嚴重違法,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梳理保健食品違規廣告發現,強調保健品有“治療效果”、“治愈率”及“有效率”等,系保健食品廣告違規的共同特點。
那么廣東方面的情況如何?昨日,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查詢原廣東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發現,2018年,該局對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一直有披露“日常監督檢查情況通報”,按照披露日期算,截至2019年1月底,該局總計公開了32次“日常監督檢查情況通報”(不包括尚未披露的通報),其中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梳理發現,廣州聯存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及廣東長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被查出問題,主要產品原材料方面管控問題。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省局直接監管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日常監督檢查結果通報中,6家保健食品企業被查出問題,其中2家直銷公司的保健食品生產情況被查出問題。其余4家涉事企業,紐斯葆廣賽(廣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問題為“個別檢驗人員學歷不符合有關要求”、廣東康富來藥業有限公司被查出“原料庫通風設施不足”;深圳太太藥業有限公司被指“部分原料未按要求離墻存放”;廣東美麗康保健品有限公司則查出“內包裝潔凈車間地面維護保養不到位”。
C 問題頻出 行業政策相繼收緊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保健食品的零售額由2010年的704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1183億元,復合年增率為13 .9%,2018年中國保健食品市場零售額有可能超過1700億元。雖然保健品市場龐大,但在近期問題頻出的背景下,相關部門對行業政策的收緊亦提上日程。
據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了解,市場監管總局除上述提出保健食品在標簽顯著位置標注“警示語”外,1月8日,該局還禁止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保健品進行評比、評優等活動,另外在去年12月底,該局還要求,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疾病預防或治療功能,并嚴禁保健食品利用國家部門、醫療機構等進行“站臺背書”。
業界認為,近期監管部門對保健品行業約束政策頻出,實際上系公眾輿論層面對保健品違規熱論倒逼所致,這意味著未來相關企業操作的“灰色地帶”將被進一步收緊,包括“近似藥物營銷”“夸大宣傳”“權威背書”等保健品相關營銷手法將被嚴查。
當然,在政策收緊的大方向下,保健品在日后發展中,應如何重新獲取消費者信任?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表示,行業必須加強自律規范發展,“最重要的是行業要堅持道德底線,用高品質產品、合法營銷為公眾健康作出努力,以此贏得輿論的支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總體來說,保健食品從嚴監管是一個必然趨勢,行業都有這樣的預判和認知。這項工作應該是既定性工作,是從消費者保護角度,對標簽標示進行規定,并非因為近期保健品亂象事件引起。但我認為解決保健品亂象重點還要從規范營銷環節切入,否則問題沒解決,卻可能傷到產業。
對于保健品問題,南都保健品合規研究中心將持續推出相關研究報告。
【責編:Fa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