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與共和國同齡的吳以嶺,從籍籍無名的中醫科大夫到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并創立河北省第一家登陸國內A股市場的中藥企業,他用40年的時間潛心研究“絡病”理論,并用“通絡中藥”打開了通往國際的大門。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進這家位于石家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上市企業,專訪了這位與共和國共同成長起來的董事長。
傳承創新絡病理論 研發系列專利中藥
來到以嶺藥業,映入眼簾的是產業園區里一對高大氣派的“姊妹樓”,北側大樓是以嶺健康城,南側是集多個研發平臺于一身的科研大樓。
進入科研大樓,記者看到整齊陳列著出自以嶺藥業的各類專利新藥,如連花清瘟、通心絡膠囊等。據以嶺藥業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公司展出的這些專利產品均為吳以嶺在研究絡病理論的基礎上研發的新產品。”
談到以嶺藥業與“絡病理論”結緣,吳以嶺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我是在1979年讀研究生時候開始研究絡病理論的,研究課題是活血化瘀,通過研究發現很多藥物的臨床效果非常獨特,但又不屬于活血化瘀藥,后來查文獻才知道是治療絡病的藥。”
彼時中醫藥界治療心血管病一直延續以“活血化瘀”的思想為指導,但效果不太理想。如何才能找到治療心血管病新的、有效的方法是吳以嶺苦苦思索的一個問題。
基于前輩的智慧,吳以嶺大膽創新,并提出了“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的治療方法。吳以嶺回憶道:“古人對于絡病的研究只有零散的論述,尚未形成系統、完整的絡病理論體系,自此,我將絡病理論當成重要研究領域。在讀研期間,我做了6000多張研究絡病的卡片,全部是手寫的。”
通過深入的研究和不斷的臨床實驗,吳以嶺發現自己利用通絡的方法改善和修復血管組織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方向是正確的。
據吳以嶺介紹,中醫藥的研發往往需要長達10年或20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市場銷售。“1982年,我用絡病學研究出三個方子,經過15年到20年的研發和臨床試驗后,才成功將這三個方子轉化為中成藥,這三個中成藥就是公司目前主打的治療心腦血管的通心絡膠囊、治療心律失常的參松養心膠囊、治療心衰的芪藶強心膠囊。”吳以嶺告訴記者。
提倡“五位一體” 創新中醫藥發展模式
40年來,吳以嶺一直致力于絡病理論傳承創新,首次構建絡病理論體系,不斷將理論創新的藥方應用到臨床中,將檢驗后的有效處方轉化成新藥,再將新藥進行產業化,他總結道:“這是借鑒現代技術以理論原創帶動臨床療效、新藥研發,從而形成‘理論—臨床—科研—產業—教學’五位一體的中醫藥創新發展模式。”
談起五位一體的中醫藥創新發展模式還要回溯至吳以嶺最初的創業經歷。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構建絡病理論,是為了解決臨床治療難題,但是學術創新不能停留在紙上,要解決臨床看病的實際問題。”
研究生畢業后的吳以嶺開始在河北省中醫院通過絡病理論結合臨床實踐,將“通絡中藥”研制出來。然而,研發成功后,如何實現產業化成為一大難題。“那時候缺乏科研人員與市場的連接機制,研究出的藥物無法產業化。而好多企業需要產品,但又找不到。直到1992年,河北省成立了高新技術開發區,為了推廣通絡中藥,我創辦了石家莊開發區醫藥研究所,也就是以嶺藥業的前身。”吳以嶺談道。
有人評價吳以嶺“做學問做到院士,做企業做到上市”。對此,吳以嶺坦然稱:“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自然需要上市的。”
“年內我們的10個產品中,有7個進入了今年新的醫保目錄,有5個進入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藥目錄是國家的基本需求,也是通向市場的通行證。”吳以嶺說道。
10月9日,公開信息顯示,由以嶺藥業和北京以嶺提交的“連花清咳片”新藥注冊申請已獲正式受理。在吳以嶺看來,“拿到藥號僅是一個新的研發階段的開始,只是取得了上市的資格,之后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絡病理論”獲醫藥界認可 “通絡中藥”打開國際大門
“傳承、開放、創新、融合”,“科技健康明天”,以嶺研發大樓里里外外透露著濃厚的研發氣息。走進去,映入眼簾的是一面院士墻,整齊排列著幾十位院士的照片。
以嶺藥業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公司邀請我國30位生物醫藥領域兩院院士及多名醫藥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建立起復方中藥、組分中藥、單體中藥的高水平研發平臺,形成了中藥創新藥、化學一類新藥、國際制劑的研發格局。”
數據顯示,以嶺藥業研發投入占企業支出比例逐年增長,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研發投入分別為2.18億元、2.40億元、2.57億元、3.57億元,分別占企業的營業收入6.83%、6.23%、6.29%、7.41%。
“科技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吳以嶺向記者表示:“這些年,公司一直致力于用通絡中藥干預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持續研究,學術上,國內對這些項目研究給予了高度認可。這種認可從臨床上的創新到新藥的創新、一系列實驗研究、循證研究、到進入醫保和基藥,以及去年全部進入指南就可以看出來。”
據吳以嶺介紹,目前中成藥在國際上已逐漸得到認可。“美國《循環研究》雜志收錄了芪藶強心的研究,在美國醫療界引起極大的關注,這說明‘絡病理論’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并被西醫認可,他們用中醫的思維以及中藥的干預,解決了包括西醫在內的臨床解決不了的重大難題。”他表示。
“以心衰治療為例,十幾年來,這種病癥在西醫中都沒有更好的治療辦法。但是公司研發的芪藶強心膠囊卻比西藥標準化治療提高了16個百分點的療效,為此,芪藶強心膠囊被列入《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吳以嶺舉例道。
在吳以嶺看來,“目前中醫藥行業面臨著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會。國家出臺了《中醫藥法》,在法律上確立了中醫藥的地位。現在,中醫藥在中國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當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國外也在逐步認可中醫,很多國家在立法,希望中國能在中醫方面跟它開展一些合作,比如澳大利亞立法,承認中醫藥;針灸被美國列入醫保等。”
2019年5月25日,在日內瓦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首次將中醫藥正式納入國際主流疾病分類。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標志著傳統的中醫藥得到了國際認可,加速了中西醫融合,是中醫藥發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在當前發展環境下,對于未來,吳以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建立結合中醫脈絡與西醫心血管的健康生態系統。不是像以前僅僅通過治療斑塊來治療心絞痛,而是圍繞著整個血管的健康狀態,依托于智能化手段,建立健康生態系統。”
提倡“零級預防” 喚起民眾健康意識
在研發通絡中藥的同時,吳以嶺還提倡“零級預防”,他表示:“國家應該重點抓零級預防,比如西方國家心腦血管病、腫瘤的發病率都在大幅度下降,而我們國家還在上升。假如不做好預防,將會給國家造成沉重的負擔。”
“健康中國是必須的,目前我國人均壽命76歲多,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壽命,到2030年可能要達到接近80歲,若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醫療條件的改善,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預防,因此需要健康知識的普及,讓全民都來關注健康”。吳以嶺如是說。
為了普及健康知識,吳以嶺開始布局大健康產業,形成了以“健康需要管理,身體需要經營”為創新理念,融合現代健康新技術,實現醫藥健養一體化的大健康產業架構。
吳以嶺向《證券日報》記者談道:“我建立了健康城,發展健康產業,并推出免費健康教育活動,主要是為了喚起民眾的健康意識。”
有業內人士分析,國家不斷推進分級診療、醫共體等改革建設,優質資源下沉,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再加上中醫藥接入國際主流醫學分類體系,這意味著行業將迎來新契機,發展潛力巨大。
【責編:Far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