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奢侈品電商寺庫的輝煌時代已經落幕。據鞭牛士報道,奢侈品電商平臺寺庫網因未在規定期限內提交2023年12月31日的20-F表年度報告,已被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強制退市,不再參與資本市場交易。藍鯨新聞記者致電寺庫詢問相關情況,截至發稿前未獲得回復。
來源:寺庫海外官網
無獨有偶,奢侈品電商平臺正經歷著集體退潮。
自6月30日起,歐洲奢侈品電商Matches已全面停業;Net-A-Porter中國業務進入清算流程;韓國電商巨頭Coupang在今年初以5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電商Farfetch,一度引來其股價跳水;加之近期有關Burberry計劃裁員400人的傳聞,奢侈品行業遇冷已經昭然若揭。
兩次退市警告,依舊推進促銷
寺庫,自2008年成立以來,專注于高端消費品市場,作為垂直電商平臺,與阿里巴巴和京東等綜合電商平臺形成差異化競爭。公司業務包括寺庫商城、寺庫智能、寺庫拍賣和寺庫金融四大核心板塊。寺庫自成立起,奢侈品銷售一直是其業務核心,近年來占比高達95%以上,其余均表現得不溫不火。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數據,其在中國高端市場的份額達到25.3%,亞洲地區則為15.4%。消費者主要通過寺庫的互聯網官方網站、移動客戶端和線下跨境體驗店購買商品。
寺庫憑借對行業趨勢的精準判斷和線上線下渠道的結合,寺庫在競爭中嶄露頭角。在2011至2020年間,寺庫共完成8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近40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IDG資本、銀泰資本、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日本盤古基金、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法國Ventech基金,以及法國歐尚家族基金和WJ Capital等頂尖投資機構。寺庫還與近150個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成為Prada集團的首個電商合作伙伴。
2017年,寺庫敲鐘納斯達克,以13美元發行價發行了85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共融資1.1億美元。房地產商碧桂園集團和馬來西亞基礎設施建設集團YTL集團是基石投資者,一共投資3000萬美元。
2018年7月,寺庫與消費品私募投資公司L Catterton亞洲分公司L Catterton Asia和京東達成戰略合作,通過合作寺庫獲1.75億美元投資。同時,營收達到峰值,財報顯示,寺庫2018年實現總營收53.88億元(約合7.84億美元),較2017年37.41億元同比增長44.0%;凈利潤為1.52億元(約合2210萬美元)。
2020年6月,趣店宣布與寺庫達成合作,趣店以最高1億美元的價格認購寺庫新發A類普通股,交易完成后持有寺庫約28.9%的股份,成為寺庫第一大股東。2022年3月,寺庫與Great World Lux Pte. Ltd.達成1.75億美元的再融資協議,通過發行高級擔保債券置換原有債券,整個交易總價值約2.03億美元。
但其實早在2021年,退市鐘聲就已經不斷被敲響。2021年,寺庫因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收到納斯達克的首次退市警告。直到2021年11月,寺庫才發布了2020年財報,這比規定時間晚了半年。2023年,寺庫又因未能按時提交2022年財務報告,又再次收到退市警告。
寺庫2021年的20-F文件顯示,公司營收大幅下降48%至31.32億元,運營虧損6.2億元,凈虧損5.66億元。截至2021年底,寺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1.56億元,面臨嚴重的資金壓力。
2021年初,寺庫創始人李日學提出私有化要約,計劃以每ADS 3.27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未持有的A類普通股,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溢價25.6%,估值約2.3億美元。然而,2022年5月,李日學撤回了私有化提議,理由是考慮市場情況后決定不繼續推進。
此外,消費者對寺庫的投訴不斷,反映訂單遲遲未發貨且退款困難。黑貓投訴平臺上,有消費者反映2020年、2021年的訂單至今仍未收到貨物或退款。同時,寺庫在天眼查等平臺上存在被執行人、失信被執行人、股權凍結等風險信息,顯示公司正面臨多重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寺庫的APP仍在正常運營,提供包括包包、美妝、鞋類和衣物在內的各類商品,且商品頁面上還強調了現貨快速發貨的服務。此外,盡管618大促已經結束近1個月,但寺庫APP上依然可以看到相關促銷信息。其官方公眾號顯示,今年7月,寺庫還推出了名為“707周年慶”的促銷活動,海報上宣傳著“滿2000元返300元,滿3000元返600元”的優惠,促銷力度驚人。
對此,多位消費者質疑:“寺庫為何仍在運營?盡管存在眾多受害者案例,這個應用卻依舊正常運作,導致不知情的消費者繼續在平臺上消費,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產生,這無異于公然的欺詐行為。”
據央視新聞報道,2022年1月至10月底,北京市消費者協會96315熱線登記涉及北京寺庫商貿有限公司投訴3343件。目前大部分投訴沒有得到解決,有關部門已就寺庫公司涉嫌違法違規及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立案調查。有業內律師對藍鯨新聞記者表示,“現在看到他們的案子就頭疼。”
彼時,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擦亮眼睛理性消費。不可否認的是,這點放到現在仍然適用。
奢侈品電商難講新故事
奢侈品電商與整體市場環境緊密相連,旅行限制和經濟波動在一定程度上曾推動了奢侈品電商的需求增長。Farfetch的創始人José Neves曾熱情地宣稱,電商將促進奢侈品消費模式的轉變。
而如今,Farfetch似乎也成了奢侈品電商衰退趨勢的一個代表。去年12月,Farfetch被Coupang以5億美元收購,但Farfetch的股價在交易當天暴跌35%,并在交易完成后從紐交所摘牌。Farfetch的財務狀況也不佳,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負債率高達82.6%,收入同比減少1.2%,虧損擴大至2.8億美元。
“與許多奢侈品時尚零售商一樣,在過去的一年里,由于高通脹和高利率的宏觀環境對自由支配支出造成了眾所周知的壓力,經歷了需求的急劇下降。”Matches聯合創始人Benji Dymant表示,情況比預期更糟,需要大量資金來扭轉局面。不幸的是,6月30日,Matches宣布徹底關閉,這進一步凸顯了奢侈品電商商業模式的困境。
同時,Net-A-Porter中國業務也預計將進行清算,從2025春夏系列開始不再向品牌下訂單,中國線上業務將持續至明年3月。這一消息已得到多個中國設計師品牌的證實。
在英國,奢侈品電商平臺End Clothing的母公司Ashworth and Parker凈利潤大幅下降,從上一財年的3340萬英鎊降至710萬英鎊。
如今的奢侈品電商平臺為何一蹶不振?是中國消費者不愛香奈兒、LV了嗎?
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1995年,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方面的消費約為10億歐元,2015年為780億歐元,20年內翻了7.8倍,投行杰富瑞在最新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高達1650億歐元。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因疫情大幅萎縮,但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卻逆勢增長48%。
貝恩咨詢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中國消費者在海內外奢侈品的購買占全球奢侈品總消費的33%,這一比例到2025年將增長到46%至48%。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線上渠道奢侈品銷售占比已達到23%,同比2019年增長約150%。
究竟是什么讓奢侈品電商平臺全軍覆沒?
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奢侈品的親自入局,這使得傳統的“中間商”模式面臨淘汰。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說:“垂直電商,只有垂直品牌可以存活,不是它的電商平臺有價值,而是品牌有價值。”
隨著出行限制的解除和實體店客流的回升,消費環境已接近2019年的水平,奢侈品電商在線上市場遭遇了被分流的挑戰。
奢侈品電商平臺理論上在達到一定規模后可以盈利,但現實是,頂級奢侈品牌更傾向于深耕DTC直營渠道,而不是與電商平臺合作。其他品牌的市場規模有限,電商平臺也難以解決增長壓力。
奢侈品牌和電商之間至今仍未找到和諧的共存方式。早期奢侈品電商在招商階段就經常遇到困難,難以在服務體驗、產品供應和受眾運營方面形成核心競爭力。如今,這一問題依然存在,品牌紛紛減少對渠道商的依賴,轉而投資于DTC直銷模式,以獲得對品牌形象的更大控制權。
正如LVMH的首席財務官Jean Jacques Guiony在一次業績發布會上所言,奢侈品電商不太可能成為品牌銷售的主導渠道,品牌直營的電商平臺將成為未來分銷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