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國新辦13日上午舉行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介紹,據海關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在“買全球、賣全球”方面的優勢和潛力繼續釋放,進出口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出口8210億元,增長19.9%,進口2760億元,增長5.7%,繼續保持了好的發展勢頭,有效助力了我國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呂大良表示,與傳統的進出口貨物貿易統計相比,跨境電商統計在資料來源和編制方法方面是有明顯區別的,目前暫無國際通行的統計規則。我國是較早開展跨境電商統計實踐的國家之一,通過多次的試點調查不斷完善統計制度方法,根據最新的《跨境電子商務統計調查制度》,我國的跨境電商統計調查頻率是半年報和年報。
在回應“隨著中國制造業升級,中國向東南亞進出口有何影響”時,呂大良指出,東南亞國家聯盟作為一個整體,是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上半年我國對東盟進出口3.08萬億元,同比增長5.4%,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5.3%,較去年同期提升了0.5個百分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亮點:
一是雙邊合作更加緊密。今年以來,我國與東盟經貿合作不斷提速。4月、6月,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第二、第三輪談判分別在泰國和中國舉行;6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對于菲律賓正式生效,標志著RCEP對15個簽署國的全面生效,為包括東盟在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了動力。上半年,對東盟進出口占我對RCEP其他成員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到50.5%。
二是跨境通道作用更加凸顯。根據國鐵集團的數據,上半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累計運輸貨物42.4萬標箱,增長了10.5%。同期,海關共監管驗放中老鐵路進出口貨物214.6萬噸,同比增加194.4%。兩大跨境通道持續拓展我國對東盟貿易往來輻射范圍,帶動新通道沿線地區對東盟進出口快速增長。上半年,沿線地區對東盟進出口4386.5億元,增長21.4%。
三是我國自東盟進口的農產品規模在不斷擴大。農業合作是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越來越多的東盟國家農產品進入到我國市場。上半年,我國自東盟進口農產品1250.8億元,增長7.5%,高于我自東盟進口整體增速6.4個百分點。部分特色農產品進口表現亮點,其中水果進口405.4億元,增長24.1%,鮮榴蓮、菠蘿分別增長65%和24.1%;棕櫚油進口109.1億元,增長120.5%。
課題思考:直銷企業的“引進和走出去”
跨境電商崛起的直接原因是其填補了境內產品品類的空白區域及價格差,在跨境業務上,重點不只“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反觀國內的直銷企業,乍看之下“跨境”似乎并不在直銷的傳統版圖內,但細品之下可以發現,不同于跨境電商的“渠道依賴”模式,直銷企業在源頭上擁有生產力,實際上已具備了“走出去” 的天然優勢。
根據2022年海關總署披露,僅有17%的跨境電商出口商品擁有自主品牌,跨境電商出口更多是OEM產品。目前我國的直銷企業在研發端的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能在研發和品牌兩端同時撬動發力,足以借勢“國貨出海”的浪潮,放大品牌的聲量。早在2020年1月,無限極創新性地以“跨境社交電商模式”啟動韓國市場,經過近半年的試運營,韓國市場發展良好。韓國當地消費者和經銷商可以通過網上跨境社交電商平臺下單購買中國市場產品、登記新會員、線上分享和推廣產品,并通過直郵方式獲得訂購產品。
不過,即使已具備了“走出去”的基礎,我國的直銷企業跨境電商業務的現狀更側重于“引進來”。如:艾多美、雙迪、天獅集團發展跨境平臺的重心是跨境進口電商,這是因為激活“走出去”的項目需要面對更多的不穩定因素和門檻較高的問題。“走出去”涉及的業務鏈較長,包括上下游供應鏈的把控、物流運輸管理,如產品上線、交付周期較長,難以及時響應國外市場的即刻需求、匹配國外市場的促銷活動等等。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及人力、財力資源。相較于主戰場在國內的“引進來”,應對的問題就相對單一了。
作為新興商業模式,跨境電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這無疑會給直銷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帶來巨大的機遇與光明的前景。但是政策之下直銷企業激活“走出去”的核心在于實現海內外雙同步,國內國外雙對接才能獲利創收,海外市場消費需求洞察的深挖相信未來是直銷企業激活“走出去”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