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記者了解到,“抗陽”需求一度引發維生素、益生菌等產品熱賣,但隨著民眾陸續進入“陽康”階段,“恢復體力、增強抵抗力”成為主流訴求,民眾對保健品的選擇正在發生變化。
財聯社1月5日訊(記者羅祎辰)近期,全民“囤健康”熱潮拉動維生素、益生菌等產品大賣,疊加備年貨購物需求進入高峰,保健品消費預期升溫,2023年行業有望迎來拐點。
財聯社記者了解到,“抗陽”需求一度引發維生素、益生菌等產品熱賣,但隨著民眾陸續進入“陽康”階段,“恢復體力、增強抵抗力”成為主流訴求,民眾對保健品的選擇正在發生變化。
“我給老家父母都寄了兩盒,陽后身體太虛了要補補。”一位藥店工作人員指著貨架上的阿膠口服液說道。日前,財聯社記者走訪杭州多家藥店了解到,針對“陽康”后體虛、乏力等問題,藥店營業員均推薦購買阿膠、黨參類口服液,該類產品在社交平臺上的討論熱度亦明顯升溫。
藥店貨架上擺滿各類傳統滋補品,財聯社記者拍攝
各階段保健品需求不同
12月以來,維生素、益生菌等產品線上銷售數據呈現脈沖式增長,于12月15日前后出現銷售高峰,隨后回落,熱門產品12月總體銷量遠超11月,成為“抗陽”階段的保健品主力。
據蟬媽媽平臺數據,在11月僅有1款保健品沖進抖音月度銷售榜前100的基礎上,12月共有5款保健品躋身銷量前100,保健品銷售火爆可見一斑。這5款熱銷產品均為維生素,其中,北京同仁堂品牌占據兩席,但從生產廠家來看并不在同仁堂(600085.SH)體系內。
在快手平臺上,12月保健品熱銷同樣呈現“西強東弱”,即西式保健品銷售強勁,傳統中式滋補品表現平平。財聯社記者翻閱某頭部主播銷售記錄,其帶貨的多款維生素、益生菌粉以及軟骨素在12月均有亮眼表現,銷售額與11月旗鼓相當,同期的阿膠、白鳳膏等中式滋補品銷售較為冷淡。
然而,隨著“抗陽”需求逐漸回落,“陽康”群體“體虛乏力”等問題開始浮現,居民保健品需求熱點有望逐漸轉移。1月4日,財聯社記者走訪杭州多家藥店了解到,近期來詢問如何改善體虛、乏力問題的顧客明顯增多,藥店一般推薦購買黨參、阿膠類口服液,稱這類產品適用人群廣泛,服用沒有太多禁忌。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滋補類產品銷售以線下為主,暫時未有數據證明銷量出現大幅提升。行業人士受訪指出,理論上傳統滋補品同樣受益居民健康意識提升,但相比于維生素等產品,傳統滋補品與抗疫關聯不夠直接,預計難以出現爆發式增長。
保健品行業亟待困境反轉
剛剛過去的一年,保健品行業表現平淡。行業龍頭湯臣倍健(300146.SZ)“增收不增利”,公告稱預計全年收入同比略有增長,但歸屬凈利潤同比下滑10%-30%,受疫情擾動,公司線下業務承受較大壓力,線上推廣也面臨費用增加等挑戰。
因“果維康”維生素C含片受關注的新諾威(300765.SZ)也經歷頗為艱難的一年。公司在調研紀要中表示,2020年疫情發生后,公司保健食品業務受線下藥店客流下降的影響,其業績出現了一定下滑。隨著近期防疫新政策的實施,特別是2022年12月以來,維生素類保健食品市場需求出現了明顯上升,產品供不應求。
除渠道端壓力,原料成本攀升也持續侵蝕行業公司利潤。上游代工廠商仙樂健康(300791.SZ)對接全球品牌客戶,對行業冷暖更為敏感,前三季度公司業績同樣遭遇“增收不增利”困境。好消息是,公司對外表示,自Q3開始部分原料價格有所回落,預計Q4部分產品毛利會逐步回升。
“隨著防疫政策調整,我們能看到維生素、輔酶Q10這些對免疫力有幫助的產品賣得很好,一些線下渠道甚至賣斷貨。總體來說,我們對后續市場需求比較樂觀,在國內客戶結構調整、新品研發方面也做了一些準備,但相比之前能有多大提升缺乏量化數據。”仙樂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
艾媒體咨詢數據顯示,中國保健品市場規模在近些年持續增長,其中自2017年起,中國保健品市場規模增速加快,2021年中國保健品市場規模增至約270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