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開始在廣州、北京等核心城市貫徹落實,包括優化風險區域管理、完善核酸篩查方案、提高流行病學調查效率等,其他城市也陸續跟進。
1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新十條”發布,后疫情時代生產生活逐步向正常化邁進。
隨后,在“連花清瘟”“布洛芬”等藥品斷貨后,保健品助力提升免疫力也逾發受到消費者重視,免疫類保健品的銷量也連帶提升。
淘寶、京東、美團、快手等電商平臺,多個品牌的維生素C片和泡騰片也開始熱銷,一些品牌的維生素C片顯示“賣光”或只能預售,而其中一款品牌維生素C片月銷量超過10萬件。
經歷了“權健事件”、新冠疫情后,2019年以來,國民營養健康需求迎來了再次爆發。如今受疫情變化影響,保健品市場又出現一波刺激性銷售增長。
新冠疫情讓消費者對于健康更加關注,客觀上促進了保健品行業的發展。預計未來5年,行業仍然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結合Euromonitor預測數據和當前行業發展趨勢,消費者保健品消費心理短期承壓過去,以及受疫情的影響,預計未來五年,國內保健品行業增速將至少保持在4%左右,2026年行業市場規模約5178億元。
據業內統計,直銷模式仍是保健食品銷售的主要模式。但電商渠道是增長最快的渠道,從2011年的34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25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65%。無限極、完美、安利等許多直銷企業,都不約而同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
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中國保健品的滲透率將沿著“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 “老齡人群向中青年人群” “滋補功能保健向膳食營養補充”的方向逐級演進。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規定,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不能替代藥物,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正規的保健食品是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和保健食品標志藍帽子的,無論是國產保健食品還是進口保健食品,都可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上,查詢到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功效成分、主要原料等信息。假冒的保健食品不但會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和生命健康,還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侵蝕守法企業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