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道網訊 多少年輕人已成專業成分黨?買瓶洗發水,要查成分表三小時,確保無硅油、無硫酸鹽;挑支牙膏,要研究氟化物含量和摩擦劑類型,生怕傷害牙釉質;選個防曬霜,要對比SPF、PA值,還要看是否含有爭議性成分。
然而,2024年全國化妝品的抽檢結果恐怕要讓成分黨集體破防了!有些產品標稱“天然植萃”卻是“卡松超標的刺客”,宣稱的“0添加”實則“激素超標”……《消費者報道》整理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從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公布的化妝品抽檢信息,對抽檢不合格產品的種類、原因、品牌等方面進行分析,下面一起來看看。
535批次不合格化妝品曝光
經本刊統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24年發布了19條通告,一共公布了檢出禁用原料、不符合規定化妝品總數量為535批次。

防曬、染發劑、面膜問題最多
從品類來看,防曬霜/防曬噴霧以120批次不合格批次“領跑”榜單,檢出問題產品最多。緊隨其后的是染發劑,不合格批次高達112批次,同樣令人擔憂。而面膜則以81批次的不合格批次位列第三。
可以說,防曬霜/防曬噴霧、染發劑、面膜這三類產品,已經占據了2024年不合格化妝品的半壁江山以上。

66批次化妝品涉嫌“假冒”,舒膚佳、蘭蔻等“躺槍”
經本刊梳理,66批次不合格化妝品,經監管部門審查,相關企業未生產或者進口過該批次抽檢不符合規定產品(即這些產品并不是標示的企業生產或進口的,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假冒偽劣產品中),涉及舒膚佳、蘭蔻、大寶、OLAY、肌司研、舒客、完美等知名品牌。

不過,也有一些企業對樣品真實性提出異議,辯稱被通報產品為假冒產品,企圖以此逃脫處罰,其中標稱廣州市奧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知恩堂實業有限公司等生產的7批次產品,經監管部門審查,相關企業提供虛假信息、隱瞞真實情況,虛假否認生產或者進口過該批次抽檢不符合規定產品。

廣州伽美化妝品有限公司等頻上“黑名單”
抽檢結果顯示,標稱生產企業廣州伽美化妝品有限公司頻頻登榜,其生產的皙世花容防曬乳(2號)等12批次產品,原因均為成分比對項目不合格,具體為未檢出產品標簽及注冊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標示的多種防曬劑。緊隨其后的是標稱注冊人/生產企業廣東全力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同樣在防曬產品上“翻跟頭”,有11批次檢出不合格,原因是成分比對項目不合格、防曬劑含量不達標。

據天眼查顯示,廣州伽美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以從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為主的企業,法定代表人為賀成剛,企業注冊資本1000萬元。
廣東全力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法定代表人為廖良生,企業注冊資本5000萬元,經營范圍涉及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銷售、化妝品生產、食品生產、技術進出口等。
2024年化妝品抽檢不合格項目涉及類別25項,細分項目55項。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成分比對、微生物超標、防曬劑含量、防腐劑超標、違規使用激素/抗生素等禁用原料、有害污染物超標、質量指標不達標等七大類問題。

其中,成分比對是化妝品不合格最為突出的原因,檢出不合格251次,占所有不合格項目的36.3%。經本刊梳理發現,該項目不合格主要來自防曬、隔離、染發劑、美白/祛斑等產品。
成分比對指的是實際檢測出的產品成分與產品標簽或注冊資料載明的成分不一致的情況,反映了產品成分的真實性和安全性問題。
具體來說,“成分比對”項目不合格主要有兩種情況:
①成分缺失:產品標簽或備案信息中標注的某些成分,在實際檢測中并未檢出(未檢出標示成分);
②成分添加:實際檢測出的成分中,包含了產品標簽或備案信息中未標注的成分(檢出未標示成分);
從成分比對不合格的具體項目來看,防曬霜、染發劑、美白/祛斑產品“貓膩”較多,錯標和虛標有效成分(如防曬劑、染發劑、美白劑/美白祛斑劑)情況較集中。

典型案例分析:
◎防曬劑“偷梁換柱”,防曬力“大打折扣”
在成分比對上,已有多批次防曬霜/防曬噴霧“翻車”,原因是錯標或虛標防曬劑的種類。除了防曬劑種類,也有部分防曬霜/防曬噴霧在防曬劑含量上偷工減料。
在所有不合格原因中,防曬劑含量不過關排名第三。抽檢結果顯示,標稱廣州即尚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即尚防曬乳SPF50PA+++(50g,JZ15060423)是防曬產品不合格的典型案例,基本上覆蓋了各種可能出現的不合格情況。具體不合格原因包括:
①虛標防曬劑:4種標示添加的防曬劑(雙-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奧克立林、苯基苯并咪唑磺酸)均未檢出;②防曬劑含量不足:防曬劑(水楊酸乙基己酯)檢出值僅0.25%,不足標準下限(3.60%)的1/13;③成分比對:產品標簽及注冊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未標示的防曬劑(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一名從事日化產品檢測的工程師對本刊表示:“如果防曬劑含量達不到要求,那么產品實際防曬效果/防曬指數通常也是達不到標注值的。消費者使用這類產品后,無法得到有效的防曬保護,還會導致曬傷、曬黑,對于喜歡日光浴等長期需要暴曬的消費者,甚至可能增加皮膚癌的風險。”
◎洗發水、沐浴露暗藏“過敏炸彈”
甲基氯異噻唑啉酮和甲基異噻唑啉酮與氯化鎂及硝酸鎂的混合物(甲基氯異噻唑啉酮:甲基異噻唑啉酮為3:1)就是俗稱的“卡松”,該項目不合格位列第四,不合格品類十分集中,主要涉及洗發水和沐浴露。
卡松中的甲基異噻唑啉酮(CMIT)是一種強致敏原,容易引起皮膚刺激、過敏反應,甚至導致接觸性皮炎。因此,《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對卡松在化妝品中的使用有嚴格限制,最大允許使用濃度為0.0015%。
抽檢結果顯示,標稱汕頭市佳絲寶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怡養堂魚子醬韌養防斷洗發露[750mL,PL(01)]檢出卡松0.0083%,是標準限值的5.5倍。
◎面膜竟成細菌的“蹦迪現場”
菌落總數、霉菌和酵母菌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這類指標不合格常見于面膜,超過八成以上都是“海藻面膜”。
抽檢結果顯示,一批次標稱產品名稱為“+WIS+玻尿酸極潤面膜”(25克×24片,04A174922062BT)菌落總數嚴重超標,菌落總數的檢出值為4900000CFU/g,是標準要求(≤1000CFU/g)的4900倍。值得一提的是,經監管部門審查,該生產企業未生產或者進口過該批次抽檢不符合規定產品,這批次細菌爆表的面膜還很可能是“冒牌貨”。
◎11批次睫毛滋養液檢出“比馬前列素”
在不合格的睫毛滋養液中,比馬前列素成分的檢出是產品不合格的關鍵因素。比馬前列素是一種前列腺素類似物,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青光眼。然而,研究發現該物質具有促進睫毛生長的特殊“副作用”,這一意外發現使其陰差陽錯地成為睫毛增長類產品中的重要成分。
目前,市場上安全有效的睫毛增長成分相對較少,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快速、顯著的睫毛增長效果,違法添加比馬前列素。值得一提的是,比馬前列素可能會導致眼部刺激、虹膜色素沉著、眼瞼皮膚色素沉著等不良后果。
在法規方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是允許馬前列素用于治療青光眼和睫毛增長,但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過,中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明確規定,比馬前列素禁止用于化妝品。因此,國內生產及銷售的睫毛滋養液均不得檢出比馬前列素。
◎15批次染發產品1類致癌物苯超標
在2024年化妝品抽檢中,染發產品是不合格的重災區,當中有15批次苯超標。其中有11批次發色為“自然黑”的產品。
苯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為1類致癌物,而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將“吸入、食入、皮膚吸收、眼睛接觸”列為苯的暴露途徑。在染發產品中,如果苯的含量超標或長期使用含有苯的染發產品,可能會通過頭皮滲透到人體內,對造血干細胞造成損害,進而誘發白血病等血液系統疾病。
根據國家藥監局規定,若技術上無法避免苯作為雜質帶入化妝品時,其限值不超過2mg/kg。抽檢數據顯示,標稱聚華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總經銷、廣州市奧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Brimles泡泡染發劑(自然黑色)(100mL×2,20230604G01)檢出苯含量為33.0mg/kg,是標準限值的16.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