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濟學家賣生發產品”相關話題在網絡持續發酵,引發熱議,而這位親自下場帶貨的主人公,則是曾經拿下地產龍頭恒大千萬年薪的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
從被委以重任的打工人,到現在自己做老板,任澤平的這一轉變,也讓不少人好奇:這究竟是企業的錢不夠掙,轉來忽悠消費者?還是真的發現了什么技術性突破,來造福遭受脫發困擾的大家?
國產普通化妝品備案,功效僅為保濕、宣傳合規性存疑
5月31日晚間,任澤平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篇名為“仁生澤發的技術和愿景簡介”文章,針對近期網絡上的部分討論作出回應,其中提到“仁生澤發”品牌的創立,是他希望為1000萬人解決頭發困擾問題的初心。
而具體如何解決?任澤平強調了源自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納米實驗室的王春儒研究員團隊所開發的富勒烯技術。
“經過30年的研究,王春儒研究員解決了富勒烯在大健康領域應用的技術難題。他們攻克了高純度富勒烯的批量生產問題,開發了非色譜柱技術以實現富勒烯的大規模純化,并成功將富勒烯的功效量添加到產品中。”據任澤平介紹,仁生澤發品牌在日化領域獨家承接了王春儒研究員團隊的核心技術,擁有二十多項國家專利,產品中充分添加了高純度的富勒烯。
藍鯨財經記者注意到,其中,仁生澤發頭皮調理洗發水中的富勒烯含量為10ppm、頭皮調理精華液中的富勒烯含量為100ppm,更有甚者,其頭皮調理精華油中的富勒烯含量更是達到1000ppm。對此,任澤平指出,根據科學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添加量能夠有效發揮富勒烯的功效。
那么,任澤平提及的功效究竟是什么呢?據此前其發布的微博顯示,基于富勒烯納米材料生產出的相關產品,或可促進毛發再生及早生白發轉黑。然而,事實真的如此?
藍鯨財經記者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相關備案查詢時注意到,“任生澤發”品牌旗下三款產品備案人均為北京福納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屬妝字號。而據了解,2019年,國家藥監局在《識別化妝品違法宣稱和虛假宣傳》一文中,更是明確指出,“生發”屬于醫療術語、明示或暗示醫療作用或效果,在化妝品宣稱中禁止使用。因此,有觀點認為,任澤平此前在網上的言論或涉嫌違規宣傳。
不過,在官方備案信息上,記者注意到,其所有產品的功效宣傳一欄中均只有“保濕”一項,并未出現對外宣傳時所提及的其他功效,因此,產品最終帶來的效果究竟如何,也未可知。
圖片信息來源: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據中科院研究發現,富勒烯具有生發效果,而不是傳言的‘智商稅’。”不過,廣州正念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權津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社會對富勒烯的研究還是在剛開始,富勒烯的衍生物、手性情況、與輔料或其他成分的拮抗或協同的作用也不明確。
“目前市面上富勒烯洗發水還是蠻多的,究竟效果如何?有多少有效成分?對富勒烯的工藝情況如何?都是一個又一個問號。因此,只能說富勒烯有效,富勒烯的洗發水未必有效。對這個新概念追逐還不如在傳統生發的路上走得會比較保險。”何權津如是說。
2.5億客群,千億市場規模
而事實上,對于新概念的追求,或許是任澤平不得已做出的差異化選擇。
近年來,米諾地爾產品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的曝光度驟增、植發經驗分享帖在年輕群體中的備受追捧……一系列關于毛發問題的熱度發酵,這背后既體現了人們對健康的關注,也反映出其對美的追求,為美付費的能力。
其中,脫發作為頭皮健康問題的一個重要體現,國家衛健委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超2.5億人脫發,平均每6人當中就有1人受脫發困擾。
而隨著大眾對脫發擔憂的增加,且脫發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供給端也在不斷改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健康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指出,從最早一些洗護產品,到現在有內服的藥物、植發手術等多種干預手段,供求雙方在這樣的互動當中,也推動了毛發健康消費的增長和相關行業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2022都市人群毛發健康消費白皮書》顯示,在消費升級與技術迭代的驅動下,國內毛發醫療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從2021年至2030年將以21.8%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增長,到2030年將達到人民幣1381億元。
眾企業殺入頭發護理、植發兩大賽道
2.5億客戶、千億市場,涉及毛發行業的每一個數字都令相關創業者和從業者心動不已,這也推動了頭發護理、植發兩大核心細分賽道的高速崛起。
在業內人士看來,脫發生發行業熱鬧除了大家有生發需求,還有資本對顏值社會的吹捧,讓大家需要美麗、需要秀發濃密,這對包括植發在內的醫美行業盛極一時。不過,植發行業還處于成長階段,普及度和滲透率還較低,此后隨著脫發生發品類市場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在線上消費場景持續擴寬,能帶來更多增長機會。
據悉,面向頭發護理賽道,各大藥企相繼加碼,其中以米諾地爾類產品為主的蔓迪(三生制藥)和達霏欣(振東制藥),借助醫院和OTC等多元渠道的優勢,在所處領域形成了雙寡頭的競爭格局,二者共計拿下約九成市場份額。在此背景下,蔓迪銷售額從2019年的2.5億元增至2021年的6.02億元,達霏欣也從2019年銷售額5702.66萬元增至2021年所有終端渠道銷售額3.03億元。
“米諾地爾最早被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男性雄激素性脫發和斑禿,目前也是為數不多的有效的外用治療脫發的藥物。”不過,何權津指出,其生產產品并沒有什么門檻,直接采購原材料也比較容易。因此,對于新品牌的推出,消費者需要關注公司的經濟實力,品牌的可信度和美譽度等,寧愿采購老品牌,慎重選擇新品牌,畢竟內容物都是一樣的,說不定原料商都一樣。“而且這是一款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產品,不像一般的維生素、保健品,有沒有效問題不大,吃的是‘安心’。”
“泛美研究”曾指出,由于目前脫發市場龐大,各大企業不僅是在米諾地爾這一個成分領域發力,像開拓藥業利用外用雄激素受體拮抗劑來治療脫發,和其瑞醫藥擁有新藥HMI-115,并且已經臨床期,因此,未來在脫發藥品端具有較強競爭力,增量空間廣闊。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不久前,擁有獲準用于雄激素性脫發治療的外用非那雄胺產品的科笛集團也剛通過港交所聆訊,備受市場關注。
除此之外,面向植發賽道,雖在國內的發展已有接近20年,但直至雍禾、大麥相繼奔赴資本市場,市場目光才開始更多聚焦于此。
據了解,目前占據主導地位的植發機構可分為四大類,市場份額涇渭分明。一位接近植發行業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公立醫院的手術團隊有限、宣傳不夠,患者上門較少,在此背景下,民營機構承擔著85%的體量,其中區域性/單體機構占45%,全國連鎖植發機構占24%,綜合醫美機構占15%。
結合2020、2021年的市場規模來看,當前國內連鎖植發行業呈現出“一超三強”的局面。其中,雍禾的營業收入和渠道規模(布局城市、機構數量)整體位列第一,占據市場龍頭地位,醫生數量表現亦是如此。此外,營收超過10億元的還有大麥,新生植發則在城市和機構數量上更有比較優勢。
記者注意到,上述四家品牌機構在戰略定位等方面也各有側重。例如,大麥植發以微針植發技術為主,聚焦一線城市;新生植發以技術賣點的溝通為主,主打3D植發;碧蓮盛則突出直營、不剃發植發技術等,在一定層面上有機會回應女性日益強烈的脫發困擾。
不過,隨著市場的快速壯大,毛發醫療服務機構開始加速分化,行業發展參差不齊,一些小機構的不規范對行業發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基于此,2021年以來,國家和協會相繼出臺了《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中國醫療美容標準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等。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行業監管日益增強,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主動擁抱規范化發展的植發機構和新藥研發企業能夠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長期來看,將有助于增加消費者對毛發醫療行業的信心,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