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道道網訊 天津日報記者從聯合調查組獲悉,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2019年1月1日,天津市公安機關對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和虛假廣告罪立案偵查。1月2日,對在權健腫瘤醫院涉嫌非法行醫的朱某某立案偵查。截至1月7日,已對束某某(男,51歲,權健公司實際控制人)等1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對另2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取保候審。相關工作正在開展中。

直銷企業一定要從以下方面吸取“權健事件”的教訓:
首先,要真正明白直銷牌照是直銷的“通行證”,而不是涉嫌傳銷的“護身符”。
“權健事件”告訴我們,有了直銷牌照不等于就可以涉嫌傳銷。我多次發文指出,直銷牌照是直銷的“通行證”,但不是涉嫌傳銷的“護身符”。直銷牌照,按規范的說法就是直銷經營許可證。這種許可是行政許可,是經過政府審核批準的一種“許可”。企業要開展直銷,必須要獲得直銷經營許可證才能實行。權健是獲得直銷牌照的直銷企業,但是,他們拿到了“通行證”沒有好好珍惜,而搞起了虛假廣告宣傳和涉嫌傳銷,把直銷牌照當成了“護身符”。久而久之,必定會遭到政府的嚴厲打擊。所以,所有直銷企業一定要從“權健事件”中吸取教訓,依法依規進行直銷,千萬不能從事涉嫌傳銷的活動。
有必要再次提醒,牌照不是護身符,有了直銷牌照不等于什么經營都合法。只要違反了直銷法規和其他法規,即使有了直銷牌照也是違規甚至是違法的。直銷企業應當嚴格自律,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各直銷企業要把“權健事件”作為反面教材,堅守行業底線,始終做到守法經營,千萬不能再把直銷牌照當成“護身符”了。
其次,要深刻認識直銷法規不是什么“惡法”。
我始終認為,以《直銷管理條例》、《禁止傳銷條例》為主要內容的直銷法規,盡管某些方面還不夠理想,但絕不容許評價為惡法,而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良法。“權健事件”再一次說明,直銷法規的嚴肅性是不容挑戰的。
《直銷管理條例》在第一章第一條開宗明義地指出:“為規范直銷行為,加強對直銷活動的監管,防止欺詐,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制定本條例。”同時,《禁止傳銷條例》也在第一章第一條十分明確地指出:“為了防止欺詐,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持社會穩定,制定本條例。”這就告訴我們,規范直銷和禁止傳銷的主旨是“防止欺詐”,目的是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穩定社會秩序。權健虛假廣告宣傳和涉嫌傳銷就是屬于“欺詐”的行為,為直銷法規所禁止。所以,所有直銷企業要從“權健事件”中真正體悟到:直銷法規并不是什么“惡法”,而是促進直銷行業健康發展的“良法”。
第三,千萬不要迷信什么“后臺”,從事直銷要走正道不走歪路。
直銷企業能獲得直銷牌照,一般都有一定的背景,最起碼是當地知名的企業。“權健事件”告訴我們,只要是涉嫌違法,就是有再大的背景、再大的“后臺”,也會遭到政府的嚴厲打擊。
有一些直銷企業總是迷信“后臺”,所以千方百計和各級公安機關和市場監管機關“拉關系”,有的甚至賄賂國家機關人員。比如有的直銷企業以公益為名,與公安機關一起建立什么基金會,目的就是防止涉嫌傳銷后被打擊。據了解,權健與有關市場監管機關和公安機關也有一定的“關系”,但是,當權健涉嫌違法事件被媒體曝光后,有一定“關系”的市場監管機關和公安機關沒有哪個來“保護”。這就告訴我們,“后臺”再大,“關系”再硬,只要是違法了就一定會受到嚴厲查處。所以,直銷企業要吸取“權健事件”的教訓,千萬不要迷信什么“后臺”,從事直銷必須走法治的正道,堅決不能走找“后臺”、攀“關系”的歪路。只有這樣,直銷行業的發展才能保證健康。
(作者:中國市場學會直銷專家委員會專家,直銷經濟理論研究學者。出版《中國直銷經濟學》《法治下的中國直銷》《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直銷發展機遇》等學術著作。)
【責編:道正義】